Alternative content

Get Adobe Flash player

 
安徽子公司 /
公司新闻
精彩活动
媒体关注
新闻视频
  媒体关注
  当前位置: 首页   >>  安徽子公司   >>   媒体关注
今天你受助明天你助人--浙商资助贫困生要求其工作后再“等额”资助别人,引发热议
    浏览次数:1761  发布时间:2011-08-23  返回

 
  “我承诺,自愿加入爱心接力活动,自立自强,诚实守信,用爱心传递真情,在完成学业参加工作后,至少要帮助一名贫困学子,回报社会。”昨日,在我省全椒县慈济中学礼堂内,我省208名受助的大学新生在领到4000元助学金后,和资助方签订了一份特别的爱心承诺书。
  问:为什么签这样的协议
  答:受助者冷漠令人寒心
  为何要签这样的协议?据资助方有关负责人介绍,去年在湖北省的资助中,他们就遇到了一件尴尬的事情:在受助者中,三分之二的人从未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、写过一封信,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。仅有一名男生给资助者写过一封短信,但信中只是一个劲地强调其家庭如何困难,希望资助者再次慷慨解囊。
  受助大学生的冷漠,逐渐让资助者寒心。最后,当地的资助方取消了其中5名受资助者的受助资格。为此,该企业今年在全国进行的七站资助活动中,无一例外地都和受助者签订一份“道德协议”,变“赠予”为“借款”。
  “我们只献爱心,不做施舍。”昨天的资助现场,资助方——浙商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告诉本报记者,资助不是施舍,企业有责任参与公益事业,受助的学生也有义务把这种爱心接力的模式介绍给更多的人,并唤起更多人的参与。问:道德捆绑还是爱心接力答:扶危助困需要众人参与
  然而,这家企业的举动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。昨天,参加仪式的一位当地的教师就认为,资助方和每一个受助者签订的协议,并没有规定受助者帮助下一个贫困学子的时间和金额,也不具有强制性和法律效应,再加上并不是每一个受助者都有这样的觉悟和能力将爱心传递下去。因此,这种资助方式很好,但在执行过程中却未必能够成功。
  同时,还有人质疑:资助方是不是在“作秀”?受助就得签协议,似有“道德捆绑”之嫌。“如果这也是作秀,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参与!”对于外界的质疑,王振滔认为,爱心传递依靠的是爱心,并不是强制行为,更谈不上“道德捆绑”,双方签订的这份承诺书只是一份“君子协定”。他表示,扶危助困并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,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,而不管以什么样的形式,伸出援助之手,做力所能及的事就好。

(安徽商报)
 

Copyright 2009-2010 zogo real estate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. 浙ICP备05037901 design bu ruixing